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
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光阴似箭,转瞬间我已从受教育的路上转换为教育战线上,初出茅庐的我对这份职业有太多的憧憬。摸打滚爬中我渐渐熟悉了教师这个行业,默默耕耘中也有了一些收获。 做教师这行,清贫且辛苦,尤其是心累。有时候也很烦躁,很不想做了。但一看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想到他们取得进步开心的笑容,以及和我在一起时的欢声笑语,我心中的烦恼就消失的一干而净了。于是我又开始日夜兼程,无怨无悔。 许多个白天黑夜,我远离了喧嚣人群,告别了灯红酒绿,走向那灯火阑珊处。我自与那清风白云作伴,在知识的海洋中赢取那心灵的海阔天空。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呼,它如磁石吸引我游离的目光,安抚我躁动的心河。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安于寂寞,笔耕不辍。有时,为了备好一堂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好几遍;有时,为了准备一篇材料,我翻阅大量书籍,不断学习新知,提升教育理念;有时,为了想个好游戏,我反复琢磨,细细推敲;有时,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紧急任务,我放弃休息,日夜兼程;在教育工作中,我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情感。热爱学生,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我的教育理念中“爱”字始终是核心,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生,我都细心关爱,倍加呵护,从欣赏开始,从称赞入手,欣赏、称赞学生的每一个细微处,激发他们高尚的动机与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学校,爱上学习爱上我。
慢慢的我发现,并不是我一味的付出就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在教育学习的路上酸甜苦辣各显其间。记得我们班有位家长在家长群里反应自己家孩子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老师每天在学校都教了些什么?会不会教?甚至说出一些“你们老师都是吃干饭的吗等等甚至是辱骂我的话。当时群里就像炸了锅一样,议论纷纷。说我们上课是依据什么上的?当时心中愤怒但更多的是委屈,我不理解我那么努力的教学的到的是这样的结果,甚至迎来的是你们的辱骂。但我平复了一下心情,一一的给他们解释。那个家长说有必要去学校听听老师的课了 ,我便顺水推舟的邀请了他,那位家长想来都可以。这才平复了群里的言论。第二天那位家长给我发信息道歉,说昨晚心情不好,就不去听课了。我为了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一再邀请他,看看问题到底出现在那,在我一再的坚持下那位家长终于来了。课堂教学结束后他对我也是心服口服。问题出现在孩子和家长身上。当时那位家长就在群里给我道了歉。事后我与孩子谈话孩子告诉我当晚他的父亲打了他,把他的书给撕了他不敢说话他的父亲就更加生气。我也与家长沟通改变教育方法。我在学生学习面临重大困难,无法自恃时,能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做自我价值的主宰,当学生缺乏自信,出现犹豫彷徨时,她们给予学生真诚地欣赏、赞美,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做一个真正意志坚强的人。陆晓华、仇群歧老师在学生偶犯和屡犯错误时,从不横加指责,更不歧视,而是给学生需要的理解和耐心,启发和诱导,当然更多的是机会和希望。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临着许多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有时打架、说谎,父母无良老师做了许多疏导工作,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他们,用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微处去启发他们,特别是激励他们用自身的力量去完成自己的改变,增加他们的责任心和道德感。在我们班级里,教师不再是师道尊严的形象,而且是有血有肉生动有趣的平等的个体,而是活泼可爱个性飞扬的人。从早上六点多进了班到下午五点一直和孩子们泡在一起,一刻不离,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遇到个别学生身体不适,哭泣、呕吐,拉肚子,作为一个老师要清理脏物,又要安抚病儿,给家人联系,更是忙乱。不能有一句怨言,趁着孩子们午睡时间和自己下班休息时间为孩子们制作每堂课的教具、学具;每天中午和放学还要打扫整理教室,为孩子们准备一个每天都干净整洁的教室,每天教师都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最宽容的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而这一切,都是有回报的。清晨进班,每个孩子都拉着老师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每个孩子都敬老师、爱老师,视老师如姐姐,如妈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的生长有其自然规律,需耐心等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育人是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更需要我怀有一颗爱心,耐心等待。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首先,我们要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应成为我们的职业立场。只有这样,我们在喧嚣的花花世界才不至于轻易迷失自己。比如,在面对家长物质上的“尊重”时,面对市场经济的遍地诱惑时,我们该如何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坚持自己的生活信条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你是否找到了从事这个职业的尊严、价值与激动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面对家长,我们将成为他们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伙伴。只有这样,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才会变得充满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天天面对的学生在我们眼中才会每天都是新的。这就是教师独有的享受。也只有这样,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我们要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的发展。教师也是真实生活情境的个体,在那些复杂而难以取舍的道德冲突面前,有时侯,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很难。但只有这样的真实经历,才真正考验着我们的道德。我只想说,“德”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底线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误往往就是因为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只有在真实的经历中自己与自己对抗,师德素养才会有所提高。第三,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师德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所谓德者,得也。教师师德的提升,关键还在于文化、艺术、心理、社会等诸多精神营养的植入。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记得给一个后进生辅导作业,他慢慢的变的活泼起来。一天,我收到了一张贺卡,贺卡上画着一个笑容满面的小男孩双手捧着一大把鲜花,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十分美丽。旁边还工工整整地写着“衷心地感谢您,廖老师!衷心地祝福您,永远快乐,健康!——您的学生吴一凡”。他又进步了,他知道了感激,学会了关心别人,我真感到高兴。吴一凡的成长进步,让我知道了要真心地去关心、爱护一个学生,而且这种爱需要等待,需要宽容。一年级的孩子,贪玩、打游戏,甚至发展到不按时上学。在我多次劝说下家长 终于同意好好的教育她。我努力让他改掉撒谎、拿东西、打架等坏毛病,他就是我们班上的问题学生。每位任课老师都知道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大眼睛男孩坐不住,好动,从不听老师的讲课,也不完成作业,真拿他没办法。那天,同学跑过来告诉我吴一凡又哭了,我连忙跑过去。他见到我哭的更厉害了。我连忙安慰他,不要哭,我十分生气。但我还是尽量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先把事情弄清楚后再说,于是,我蹲下身子,尽量和气地对他说:你能给我谈谈这件事吗?”他沉默不语,但明显可以看出他没有刚才那么傲慢了。如果你能诚实地说出来,老师会原谅你的,也可以不写说明书……”他开始断断续续地给我讲事情的经过,原来他在地上拾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想占为己有,后来被同学发现了,说这块橡皮是他的,于是两人就发生争执。“为这块小小的橡皮而打架值得吗?”我没有过多地责备他,只是把这个问题留给他回答。第二天我买了一块一模一样的橡皮送给了他。让他一点一点的改变。我一次又一次地宽容吴一凡的过错,后半期,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进步:上课不那么好动了,作业也能完成。对于他每一点小的进步,我都会在全班表扬。期末考试,他居然双科都考上了九十分,这个成绩是我没有想到的。发通知书那天,我发给他一张进步奖,他高兴极了。他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认识水平低的小学生, 他们极易发生过错行为。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要给多宽容,给他改正的机会,耐心地等待,帮助其自悟自醒,那么学生就会从“自甘落后”的阴影中走出来,自信地抬起头,一步步走向成功。每一个孩子摆脱幼稚,告别无知,健康地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让我们耐心等待,学会宽容,在等待中不忘播撒爱的阳光,让等待充满憧憬,寄托希翼。爱是具有感染力, 爱能够改变一切。在教学中和生活中, 不仅要有爱的情怀, 还要有爱的艺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每一个孩子摆脱幼稚,告别无知,健康地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让我们耐心等待,学会宽容,在等待中不忘播撒爱的阳光,让等待充满憧憬,寄托希望。
时间飘过,回看今天。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我不仅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我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他们,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借用我们校长的一句话:我们学校是一所有温度的学校,要做有温度的教育,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让学生真正的“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